电子化、政务信息化、数字政务到数字政府,已经20余年了,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可喜的成果。
但到了2022年末的现在,可以讲,数字政府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关键时期,数字政府已经到了,不改革再难行的境界。
仅仅依靠数字技术赋能政务,已经到了极限。
下一轮,必须要进行改革,数字技术才能更好发挥出能量,使得数字政府继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撑。
改革的方向建议:
一、以一个省为整体,系统推进省、市、区县的数字政府推进。
看到很多省份出台了诸多《省数字政府建设指导意见》、《省数字政府建设方案》等等文件,但是过多流于形式,没有对全省的数字政府推进起到效果,市、区、县获取上位数据还是那么难,省里的垂直系统孤岛还是在增加,僵尸系统还是在不断增加,社会获得感和过去没什么显著区别。
我们看看浙江省整体推进情况:
2021年,率先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,全面深化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,加快构建权威高效的数据资源体系,全方位支撑打造整体智治、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,通过数字赋能,建成了一批“管用好用、实战实效”的多跨场景应用。
目前取得的成果:
数字赋能政府服务优质便捷。以人民为中心,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实事入手抓改革,致力于让数据多跑路、实现群众企业少跑腿。“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”应用,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梳理“一件事”,集成推出出生“一件事”、入学“一件事”等50个高频民生服务事项;“浙医互认”应用率先在全省实现医学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共享,截至今年10月底,已实现1881家医院互认,累计开展互认1644万人次,直接节约医疗费用约7亿元;政策直达“一指减负”应用推进“5+4”惠企政策包高质量落地,截至今年10月底,全省减负降本金额达到3389亿元(不含缓税),惠及企业5368万家次。
而其他省份的基层呢,有心想要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,却由于缺少数据的支撑,而在苦苦等待省里的推进,真是有心无力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。
所以,数字政府要让每个城市都能建设出成果,首先要省政府层面大力推进以数据汇聚、数据流动、数据资源管理为重点的改革推进。
在体制机制上,有必要效仿浙江省、山东省、广东省,组建省大数据局,以省大数据局全面统筹、牵头省数字政府的工作。
只有省、市、区、县上下联动、紧密协作,数字政府才能取得积极成果。
二、地市层面的各委办局之间建立大协同、大联动体系。
过去,各委办局各自为战,数字化,基本都是各委办局围绕自身内部需求,申报预算,开展数字化项目的建设。比如智慧城管、12345热线等等。
但是,随着城市的事务越来越繁杂,社会的风险越来越隐秘,对原来的社会治理的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:
有的领导,夜里在城市里发现一辆违规行驶的渣土车,结果居然查不到这个车,过往的运行的系统全部失灵。
有的城市,节日庆典,热闹的、人挤人欢呼的场面,突然就变成了踩踏伤亡、群死群伤的肇事现场,而过往的运行的系统却无法发挥作用。
我们看看如今的北京市12345热线情况:
当居民无法联系到社区,或者不知道这个事务应该谁来负责的时候,通过12345热线或者小程序,就可以提交诉求。
12345即可根据居民所在的街道,把诉求安排到街道。
街道把诉求安排到社区。
社区人员和居民联系,了解诉求详情,并进行相应解答和处理。
街道电话回访居民,社区处理情况。
12345手机短信推送居民诉求满意情况评价。
这就是一个接诉即办、联动处置和好差评的闭环体系。而通过12345热线牵头的这样的一个大联动、大协同体系,辅以12345诉求分发,诉求跟进,诉求服务评价等数字化技术,则让居民感受到了政府的服务,感受到了数字政府的价值。
三、监管和建设分离,让数字政府走向市场化运营之路。
很多地市已经成立了国资的大数据公司、数字化公司,这有助于数字政府和传统基建一样,由地方城投公司,开展融资、建设、运营一体化的体系。这样的优势:
1、有助于数据的统筹建设、运营的一体化体系。
2、有助于数字化资产的形成,有助于不依赖政府财政的发展。
3、有助于减少部门任性的重复建设、数据孤岛,减少不必要的浪费。
四、大力推行首席数据官模式。
某些省份已经开展了首席数据官模式,每个政府部门领导都要有一个首席数据官,来深刻领会和认知数字政府、数字化的战略意义和价值,以首席数据官来带动部门的其他人员的数字化意识,数字化服务的能力的提升,数字化流程再造的设计。